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陳煉)4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人民出版社合作共建黨史學習教育智慧研讀平臺暨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教學實驗室揭牌儀式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雙方通過共建黨史學習教育智慧研讀平臺的合作模式,積極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在上海交通大學深入全面開展,積極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探索黨史學習教育和高校思政課教學創新形式。
合作共建黨史學習教育智慧研讀平臺暨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教學實驗室揭牌儀式活動現場 本網記者 陳煉/攝
與會嘉賓共同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教學實驗室揭牌 本網記者陳煉/攝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顧鋒作書面致辭,上海人民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王為松,上海市教委德育處處長沙軍,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長胡昊,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王震,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邢云文,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場部總監柴暢,科大訊飛上海教杰計算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梁霏等出席活動。與會嘉賓共同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教學實驗室揭牌?;顒佑缮虾=煌ù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全林教授主持。
積極發揮各自優勢 合作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深入開展
顧鋒表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創新思政課教學,需要推動傳統優勢與新媒體新技術的高度融合,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方式方法,助推紅色文化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我們要善用大思政課,匯聚各種要素和各方力量,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教育青年學生堅定不移地聽黨話、跟黨走,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上海人民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王為松作交流發言 本網記者 陳煉/攝
上海市教委德育處處長沙軍作交流發言 本網記者 陳煉/攝
王為松提出,上海出版界近年來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打磨精品、貢獻熱品,一批主題讀物陸續面世,為黨史學習教育注入了新動能。我們要讓傳統出版業插上新媒體翅膀,將內容與技術緊密融合,使其成為紅色出版熱潮的新常態。沙軍認為,高校應打造有親和力、有針對性的思政課,讓青年學生喜聞樂見且終身受益。我們要發揮科技硬力量,也要發揮好教師軟力量。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長胡昊作交流發言 本網記者陳煉/攝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邢云文作交流發言 本網記者陳煉/攝
科大訊飛上海教杰計算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梁霏現場演示黨史學習教育智慧研讀平臺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教學實驗室的建設成果本網記者 陳煉/攝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全林教授主持活動 本網記者陳煉/攝
胡昊在會上作了交流發言。邢云文表示,我們要總結思政課的教學經驗,創新大思政課的實現方式,在系統集成創新上走出一條新路。會上,梁霏現場演示了黨史學習教育智慧研讀平臺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教學實驗室的建設成果。
據悉,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自2020年9月啟動全面合作,圍繞“科技賦能黨史學習教育和思政課教學”的共同目標,專業分工、優勢互補,取得了階段性建設成果。合作成果累計為900余名學生提供了基于虛擬仿真和人工智能輔助的實踐化教學服務,教學形式和教學效果獲得了好評。下一步,雙方將持續推進創新和功能完善,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加優質的黨史學習教育體驗,推動大思政課的創新發展。
利用先進技術加強模式創新 打造黨史學習教育智慧研讀平臺
黨史學習教育的開展應更好地適應全媒體時代的新要求,充分利用好信息網絡和先進技術,加強傳播手段和學習方式的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智慧研讀平臺依托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四史及黨的建設、中國政治等方面積累的豐沛歷史資源及出版優勢,聯合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充分運用人工智能、虛擬仿真和可穿戴設備等先進技術打造的智能化閱讀產品,通過沉浸式、案例式、互動式等特點為讀者帶來智慧閱讀模式。產品采用軟硬一體、虛實結合的創新呈現方式,遵循“技術賦能閱讀,技術服務讀者”的設計原則,在全媒體時代積極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方式方法創新,充分助力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帶動全社會開展黨史宣傳教育活動,實現多應用終端聯動的產品矩,有效賦能黨史學習教育、學校思政課教學等重要應用場景。
據介紹,已建設的上海交通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仿真體驗教學平臺的核心理念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打造沉浸式的生動學習體驗。旨在增強學生與虛擬仿真教學資源的互動感知與反饋交流,實現沉浸式體驗,使實踐化教學既高效又有趣。二是把握場景化、案例化學習優勢。旨在將優質課程內容虛擬化、場景化,增強學習吸引力,幫助學生實現身臨其境的教學案例探究和文化體驗。三是立足新媒體,全面提升課程傳播質量。旨在依托新媒體構建立體化、全方位學習內容分發模式,以生動、易用的教學形態推動優質內容傳播。
平臺的教學應用場景適合多移動終端設備兼容應用便捷接入,師生操作簡便。能夠同步教學案例豐富,與教學進度同步/一站式實踐案例聚合。有著適用于課堂探究學習的教學場景;支持裸眼VR模式,實現快捷使用;智能學習內容檢索+學習路線導覽;支持在線測評考核+活動記錄等特點。
參加“合作共建黨史學習教育智慧研讀平臺暨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教學實驗室揭牌儀式”嘉賓合影 本網記者 陳煉/攝